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宗教與漢人社會
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 
開課學期
107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黃克先 
課號
Soc5012 
課程識別碼
325 U07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教室:新103。本課程與歷史系(125U3200)、人類系(123U9310)合開上課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1Soc5012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宗教與漢人社會

宗教是非常複雜的人類現象,存在於各個歷史上各階段,以各種文化形式表現於世界各地的社會場域中,有時激勵出人們生存的智慧及求同存異的合作,但有時卻成為釀出衝突、歧視的根源,阻礙社會繼續演進。對宗教更深入的理解,不但對同學思考未來人生及群我關係有助益,也能避免狹隘地想像自身與世界的存在。本課程透過歷史學貫時性的視角、人類學爬梳深度文化意義的觀點,以及社會學聯絡鉅觀、中層及微觀因素的整合性架構,試圖讓學生對漢人社會中的宗教現象,有更具比較視角、深度及社會關懷的想像。在課堂中由三位不同專業老師帶領討論及講演,一方面讓同學明白漢人宗教現象的特殊性及普同性,另一方面也掌握三種重要人文社會學科的取徑。

宗教在今日的台灣或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元與豐富,不容易以單一學科的研究方式全盤掌握。本課程因此採用跨學科合作的方式,集合人類學、歷史學與社會學的研究觀點,嘗試對漢人宗教與社會提出更全面性的理解方式。我們在上課時會針對課程所安排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,例如,該議題如何被提出?在該學科中如何被研究?並思考其優點與侷限。我們將對早期學者提出的理論進行檢視,並透過跨學科的對話,共同尋找更好的研究視角。除了理論外,我們也會討論各學科如何使用資料(如歷史學者如何使用文獻,人類學者如何以日常生活觀察)來呈現「宗教」。 

課程目標
讓同學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宗教基礎概念有認識,同時用嚴謹的邏輯思考能力來分析週遭充斥的漢人宗教現象,也能批判一般媒體或日常知識中存在對宗教的偏見及錯誤想像,若有研究興趣者,最終能形成以自己感興趣之議題為主題,寫出具深度的研究論文。 
課程要求
每週上課前讀完必讀文本,撰寫並準時繳交memo。
出席上課,並參與課堂的討論。
平時注意與宗教相關的訊息及新聞

成績評量方式
NO. 項目 百分比 說明
1 出席/上課表現 20
2 每周閱讀摘要 50
3 期末考 30
4 Research paper 修課身分為研究生則必須撰寫,11/15前提交大綱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課程大綱請參考課堂發放的更新版,以及助教的email通知。
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